本届冬奥会上,“天才滑雪少女”谷爱凌备受关注。这个超级版“别人家的小孩”,不仅在国际大赛中连番夺冠,还以近乎满分的成绩考入斯坦福大学。
天选之女---谷爱凌
昨天听完刘捷董事长分享后,
为“谷爱凌”这位天才少女所深深震撼,
于是我默默去了解了这位2022超级巨星的
bling bling的经历旅程:
3岁,开始学习滑雪;
9岁,获得全美国自由式滑雪少年组冠军;
10岁,拿遍全美国13岁以下年龄组冠军;
14岁,收获50个冠军,其中包括9个全美冠军;
15岁,参加世界杯赛,获得冠军;
16岁,成为世界杯三金王;
18岁,获得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冠军。
除名副其实的“雪霸”之外,她还是鹤立鸡群的“学霸”!
17岁的谷爱凌,为了全力备战北京冬奥会,
通过自学提前修完高中课程,以1580分(满分1600)
的SAT成绩考入斯坦福!
这都不能称为“别人家的孩子”了,
这是“老天爷的孩子”啊!
这场比赛结束后,她复盘赛程,
并总结道:" 在这场比赛中,我学到了很多。
有句话是‘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’,
意思是不要被自我限制,
要有更广阔的视野。"
而今年的她,才18岁!
这真是一个超级版“上帝的小孩”。
她超高的SAT分数和新晋斯坦福学生的学霸身份
谷爱凌的热度从冰雪“破圈”到家庭教育。
谷爱凌来自离异家庭,由妈妈抚养长大。
但是在她身上,却丝毫没有单亲小孩的“自卑平庸”感。
“我最大的偶像就是我的妈妈和奶奶!”
谷爱玲在接受采访时候如是说道:
“我最大的两个偶像就是我的妈妈和奶奶,
她们俩都是非常有力量、非常自信、非常勇敢的女性。”
“妈妈发现我特别热爱这个运动,
知道滑雪给我带来的快乐是无穷的,就非常支持我。”
“我不是为了比奥运会而滑雪,
我最初做这些事情是因为我喜欢,
然后顺便开始比赛,顺便开始赢,
这让我更喜欢它,再接着去做。”
“同样,我也不是为了考斯坦福而学习。”
在谷妈妈的教育中,孩子应当勇敢追求自己热爱的东西。
八九岁的谷爱凌就被送进滑雪队,
成为了滑雪队唯一的一个女孩。
她回家跟妈妈说:“妈妈,我想去奥运会。”
妈妈鼓励说:“挺好的,加油,你可以!”
“妈妈对我的目标设定很高,
所以我并不害怕失误。
没有人会记得我的失误,只会记得我的成功。”
坚持训练照片 (图片源于微博@青蛙公主爱凌)
对于如何保持热情,谷爱凌给出了答案——平衡。
谷爱凌说:“如果没有滑雪,
学习可能会变得非常没有意思。
如果我想到下周就要去滑雪了,
那现在就应该好好去学习。
而在滑雪的时候,我就应该好好享受它,
因为上周我一直在期待。”
谷爱凌强调
“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,
但同时也要挑战自己的界限,
不害怕自己尝试新东西。”
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
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,
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。
那么问题来了,做作家长,
我们如何借鉴来教育孩子呢?
1.培养技能不如升起意愿
挖掘兴趣 培养天赋
谷爱凌的妈妈谷燕坚信“言传不如身教”,
她认为用指令和要求强迫孩子去学习某种技能,
去学会某种结果,只会适得其反。
因此,她让孩子以兴趣出发,
再爱上学习,深入学习。
谷爱凌3岁的时候就被母亲带到雪场,
自主迷上了滑雪。
盲目坚持会很痛苦,
兴趣就不一样了,会获得快乐。
而持续的自信就源于专注,专注源于你热爱它。
现在还是有很多的父母依然认为:
孩子懂什么,你让她有好成绩了,
拿奖了,有成就感了,
她才会有动力去达成目标。
其实那些所谓的特长,
不过是为人父母在帮助孩子取得
一次次成果后培养的自信心。
然而,父母的良苦用心虽然可以帮孩子培养才艺,
但很难让孩子彻底爱上某个兴趣,
激发出他内心的热爱。
父母拼尽力气“鸡娃”,投入再多,
花的力气再大,也只是外驱力。
内驱力,才是孩子的永动力,
激励孩子内心的热爱,
奔着目标做持久的奋战才是最关键的。
2.科学进行大脑训练,与大脑高效配合
你知道吗?谷爱凌最后一跳的1620,
根本不是平常的训练得来的!
从没有在雪上做过,甚至蹦床上都没有做过!
谷爱凌在接受采访时说:
“从没在雪上做1620动作,
就上个星期在脑子里面有想过怎么做,
决定跳1620是比赛最后2秒的决定。”
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,但是这个结果
就是我们和大脑高效合作的结果
我们和大脑合作的关系决定结果
大脑是个非常复杂的器官
它会确切地去做它认为你想要它去做的一切
去做一些它认为对你最有利的事情
科学研究显示,
大脑训练能够明显提高注意力,
并能有更好的记忆、表达力、
执行能力等实际作用。
国家卫健委官方建议
下图是我们的大脑功能分布图:
下图是我们的神经元细胞之间的连接——突触
(突触数量越多、连接越密集,大脑反应速度越快!)
通过持续大脑训练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我们的大脑状态:
专注度、放松度、记忆力的爆发度等等。
从而做出调整和相关的训练计划,
进而改善提高我们的大脑决策水平。
目前国际公认的飞行员的专注力训练体系有:
神经反馈、视听训练、静心训练
(学霸的核心秘诀)
任何时候,你对事情的感觉
都源于你脑海中想象的画面。
尊重大脑的运作规律
运用合理科学的大脑训练方法
达到大脑最佳状态
恢复大脑能量,
存储与巩固记忆,
调整脑状态和促进脑发育。
你家孩子也能挑战自己的“1620”。
3.让孩子享受学习,学习能力比上名校重要
谷爱凌一家都是学霸,
谷爱凌从小立志考入斯坦福。
但是妈妈谷燕却说
“你不一定要考入斯坦福,
但你要坚持学习”。
殊不知,正是这种“学习比成绩更重要”的理念,
才能让孩子真正热爱学习、主动学习。
而有了学习能力,名校又有何惧呢?
即使考不上名校,
前途又会差到哪里去呢?
“十余载寒窗苦读日,只为金榜题名时。”
我们很多的家长从孕育孩子的那一刻起,
就一路狂奔在追逐名校的漫漫征途上。
似乎觉得将孩子送上名校,
就完成了我们为人父母的终极使命。
殊不知,
人与人之间最大的竞争差距是终身学习的能力。
正如管理大师彼得·德鲁克所说:
“一个人的学习能力,才是他/她的核心竞争力。”
成就代表过去,能力代表现在,
而学习能力代表未来。
比起分数和知识,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,
真正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,
才能决胜于未知的将来!
4.家长“成才观”更需要与时俱进
时代在进步,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应更新。
不是只有成绩好才行,各个领域都有顶尖人才。
出人头地也不一定只有考名校这条路,
走体育走艺术都可以。
时代在进步,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应更新。
不是只有成绩好才行,各个领域都有顶尖人才。
出人头地也不一定只有考名校这条路,
走体育走艺术都可以。
孩子对哪个方面感兴趣,不要在第一时间就去阻拦。
可以给他们一些时间,看看是否真的有天份,
这份热爱能坚持多久。
传统型父母总是过于担心,不愿放手。
作为家长,应该更加尊重他们的选择。
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学生身上,
那不是她真正想要的未来。
孩子成才之路并非遥不可及,
精英绝对不是从出生就开始被“规划”好了的,
这需要教练型父母去陪伴和投入,
中国式教育最缺乏的是
高质量陪伴➕孩子发展长线发展规划探索。
鼓励孩子广泛尝试,尊重孩子天性,找到热爱,
帮助孩子尽早立志,获得胜任感和价值感。
尽早抓住孩子成才的窗口期!